
为庆祝上合峰会在天津圆满举行,落实习近平天津讲话精神,近日,由天津市青年发展促进中心(天津青年宫)、天津杨柳青画社指导、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和天津杨柳青画院主办,城市画派协办的“天作之合——共绘合作新画卷”天津城市艺术主题展暨“以文润城·城市艺术助力津派文化发展”主题研讨会在天津杨柳青画社成功举办。本次展览中城市画派画家积极展现东道主精神,自觉投身“以文润城”的文化实践,用画笔描绘时代画卷,用艺术语言讲述天津故事,用创新的方式传承历史文脉。
活动中,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天作之合——共绘合作新画卷”天津城市艺术主题展。展览汇集了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与城市画派青年艺术家的数十幅精品力作,作品生动呈现了天津的城市风貌、文化底蕴和发展成就,充分体现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活力与责任担当,彰显了新时代天津文化的蓬勃生机。
展开剩余94%本次“天作之合”主题艺术展及研讨会,是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联合天津杨柳青画社为青年艺术家们精心打造的又一个重要平台。本次展览以高度的艺术自觉展现东道主精神,用独特的视角,从“城市画派”的学术高度出发,展出了一系列展现天津独有城市风貌、精神气质与发展脉动的作品,在艺术上呈现了多元风格的探索,深入挖掘并创新诠释了天津的城市灵魂与当代中国精神,展示了青年艺术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活动现场,大家参观了展览,由作者介绍了展出作品。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十分热烈,对这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以水墨抒写时代、用大画幅表现美丽天津、讲述天津故事的作品赞不绝口。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以艺术赋能城市文化建设,助力“津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为城市画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了发展方向。大家一致认为城市画派填补了城市题材创作的空白,践行了“以文润城”的理念,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时代画卷,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了天津故事,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了历史文脉。如今,城市画派已经成为津派文化的一部分,为城市发展赋能,不仅是天津的名片,也将成为中国的名片。研讨会上一位知名艺术家感叹自己没有坚持城市主题的创作,看到城市画派十多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表示愿意重新加入城市画派,描绘天津的城市风貌、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天津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也为天津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打开了新的窗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城市画派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百年风云、民俗风情、工业文明以及新时代的城市变迁中汲取灵感和养分,用创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传承城市文脉,让传统在当代笔下焕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立足当代,放眼世界,用艺术作品生动展现天津现代化大都市的蓬勃朝气、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和高质量发展的卓越成就,要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津派地域特色与时代审美、国际表达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彰显中国气派、天津特色的优秀作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助力津派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上合组织框架乃至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现天津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天津市青年发展促进中心五级职员花智谋;天津杨柳青画社副总编王爱玲;天津市青年发展促进中心社会组织服务部部长曹申;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魏云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创研部副部长张晓彦;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副主席、天津杨柳青画院院长董玉飞 ;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城市画派创建人、天津画院签约画家阚传好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城市画派核心成员王 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滑寒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会员、城市画派成员孙文龙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农学院园林园艺系主任张俊;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综合艺术教研主任崔雪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城市画派核心成员魏瑞江;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城市画派成员、河西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胡渤海华艺元界科技总经理王立波,青年美术家、城市画派成员于媛媛,张剀涵,宫瑞鑫等参加了本次展览及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城市画派创建人、天津画院签约画家阚传好担任学术主持,同时也是本次展览的主要策展人之一,阚老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本次策展的由衷目的意义,剖析了青年艺术创作围绕城市作为“第二自然”的艺术自觉和天津艺术家以城市为创作的先天条件,道出了青年艺术家们借助“上合”峰会天津举办的难得契机,以及天津青年美术家展示高标准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为人民,为时代放歌”的创作初心使命和责任,搭建了对标国际交流重要桥梁,推动优秀经典传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研讨会上大家积极发言,就城市艺术如何激活津派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生命力;艺术创作在传承天津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借助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推动津派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三个问题进行深刻研讨。
张晓彦:城市画派艺术家的创作,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百年风云、民俗风情、工业文明以及新时代的城市变迁中汲取灵感和养分,用创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传承好城市文脉,让传统在当代笔下焕发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立足当代,放眼世界。用艺术作品生动展现天津现代化大都市的蓬勃朝气、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和高质量发展的卓越成就。体现了天津画家的责任与使命,反映了时代精神,很好运用传统笔墨方式表现了当代生活与城市巨变,传播了美好生活、美好时代;要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津派地域特色与时代审美、国际表达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彰显中国气派、天津特色的优秀作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助力津派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上合组织框架乃至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现天津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王刚:本次城市主题艺术作品展,浓墨重彩,整理视觉冲击力很强,结合传统反映时代生活,助力上合峰会天津举办,很好的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生动展现了天津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时代风貌,深刻讴歌了新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充分体现了青年艺术工作者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城市共同成长的使命情怀。艺术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天津特色的优秀作品,让津派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也为城市画派下一步发展提出思考,怎样更好的表现“哏都”天津的厚重城市文化历史,体现天津艺术家传统与现代创作的使命,展现其传统与创新的成果,为天津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魏云飞:本次展览非常有意义,青年美术家要尊重历史,关注时代,作品应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创作反映时代之作。天津杨柳青画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天津的特色文化,青年艺术家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创作并展出既有津派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天合之作”,本次城市主题展出的作品,乃是青年反映时代之作,青年艺术家应把时代之作发扬光大,让城市画派成为津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天津的名片,甚至借助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走出国门,推动津派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董玉飞:感谢各位艺术家和城市画派的鼎力支持,艺术可以反映社会,艺术家是时代的记录者。就像我们可以从出土文物了解到古代社会生活一样,后人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艺术了解现在的社会。当前我们正处在盛世之中,城市画派艺术家承担着记录时代繁荣发展的使命,城市画派要多举办展览,多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担当时代繁荣的记录者、艺术发展的推动者、津派文化的传承者的使命。
魏瑞江:从本次展览及我的创作历程中可以看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城市题材是艺术创作新选题,这就意味着前人可供我们参考的资料不多,我们需要自己积累素材和作品。我们应该总结现有作品中的问题,思考如何深度体现天津之美。本次展览作品多以城市画派 通过群体合作的方式展现,形成了强有力集体创作影响力,可谓天合之作,也是应合传好等创建人对城市绘画艺术的真诚和艺术自觉,同时通过展览的跨界与融合,体现美术作品的创新融合,从而体现天津开放包容的天津精神,折射其感召力和影响力,此外,上合峰会的举办,无形中使天津成为了世界的天津。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为城市文化赋能,利用画面中的形象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天津城市文化。
滑寒冰:上合峰会在天津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让天津市世界的焦点,天津部件是中国的天津,也是世界的天津,将中国力量提升到世界的力量,通过借势,也为天津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打开了新的窗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艺术是文化的生动表达。所谓“以文润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润”?其实城市画派起到了“润城”的作用,它是津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了津派文化内容。而青年艺术家是最富创造力、最具活力的群体,是传承历史文脉、展现时代风貌、推动文化创新的生力军。希望大家深刻把握这一历史机遇,自觉担当文化使命。
张俊:看到这么多这么好的城市题材作品,我很震撼。其实早期我也曾是城市画派的一员,但后来我把创作方向定位在了工笔花鸟画,就没再继续城市题材的创作。通过今天的展览和研讨,我看到城市画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也认识到城市画派已经成为津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描绘天津的城市风貌、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城市题材的艺术创作将来大有可为。今后,我愿重新加入城市画派,在城市题材创作上做出自己的思考。另外,为扩大津派文化的影响力,我认为可以线上宣传与线下出版相结合,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让津派文化走出天津,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崔雪涛:
非常感谢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杨柳青画院及城市画派组织此次活动,很荣幸参与此次展览及研讨会。城市画派是一个成立很早的津派专业艺术团体。刚才几位艺术家谈及的天津站的东站大型壁画精卫填海使我想到了考大学时去车站画纪实性速写时的情景,那时上老车站的扶梯时总是看到,因此记忆深刻。那时还很少出现公共艺术,公共设计的词汇,城市画派更多的是描述城市空间艺术,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更多地承载了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创作理念。且城市画派在继承传统,关注当下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了传播美、引导美的使者角色。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在科技创新赋能艺术创作的高度发展过程中,城市画派作为京津冀艺术团体中的重要一环,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及传播在地性文化艺术公共属性的重要核心价值。也祝愿画派在坚持既往的艺术传承的同时,打造京津冀文化艺术矩阵,更多地彰显上合精神,展天津特色。同时也祝愿天津青年美协越来越好,在传统文化艺术矩阵中愈发展现其优秀的地域文化特点。
尹晓尧:提起城市题材的艺术创作,我感觉很难下笔。传统中国画题材分为花鸟、山水和人物,而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环境是城市,这次展览扩宽了我的视野,这个命题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城市中的景观和人文风情也可以是艺术表现的题材,我想热爱城市的角度不同,侧面的表达也不一样。城市主题艺术作丰富和发展了传统中国画的题材,激活了津派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生命力,希望今后青年艺术家们能深刻描绘天津的城市风貌、历史底蕴与发展活力,用心讲述天津故事;我更希望通过研讨和交流,汇聚智慧,共同探讨如何以艺术赋能城市文化建设,助力“津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梁兆文:非常荣幸参加本次“天作之合——共绘合作新画卷”天津城市艺术主题展暨“以文润城·城市艺术助力津派文化发展”主题研讨活动,作为天津城市画派的一员,我有三点体会:首先,在激活津派文化当代价值上,我要以画笔为媒,在作品中融入天津民俗、建筑等元素的创新表达,让传统符号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生机;再有,于传承文脉而言,我需深入挖掘天津历史故事、匠心精神,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养分,用画作留存城市记忆;还有,在文化艺术传播方面,今后积极参与天津市青年美协、城市画派的各种活动,以富有津派特色的艺术语言讲好天津故事,助力津派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渤海:城市画派是互相成就的艺术团体。看到每一张艺术家的作品,仿佛又回到大家一起创作作品的美好画面。通过作品,反映了我们城市画派每一位艺术家对我们城市的热爱,对我们生活的热爱。艺术创作在传承天津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研员,我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鼓励老师们开展与津派文化、城市艺术相关的校本课程,让孩子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借这次展览的契机,祝我们的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歌颂我们美好的城市!
于媛媛:很荣幸我的作品能入选展览。也感谢阚老师将我领进城市画派的大门,本次展览作品内容联系上合主题,从历史变迁、地域文化、标志性建筑、自然人文景观等多方面展现出天津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开放与包容的现代化大都市,并传递出城市画派艺术家高度的艺术自觉和社会责任感。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可以可以歌颂时代,也可以记录时代,若干年后,天津也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后人看到我们现在城市画派的作品,便可以了解到我们这个时代天津的模样。另外,自从加入了城市画派,我便开始关注家乡的风貌和建筑,作为一个地道的天津人,也许是司空见惯了,越是家门口的景点越容易忽略掉,而现在我经常骑着车去游览和写生天津的各处景点。可以说,城市画派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艺术大门,让我开拓了新的题材、探索了新的创作方式,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愿意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热爱家乡、热爱艺术的种子,我在学校的美术兴趣课上开展了一年的“津城娃娃画天津”主题课程,教孩子们画天津的特色建筑,通过我的教学,孩子们发现了家乡之美,也乐于用画笔描绘美丽天津,让我倍感欣慰。 城市画派以天津城市风貌和建筑为创作题材,以艺术的形式承载了津派文化,有利于使津派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也愿意借助城市画派的平台,认真向各位老师学习,积极努力探索,为城市画派的发展做出贡献,相信未来,城市画派必将在艺术史上大放异彩。
张剀涵:城市艺术必不可少的是城市绘画艺术,一支画笔,不仅能勾勒出建筑的轮廓与街巷的纹理,更能捕捉城市的温度与精神。其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浓郁的津味城市文化,可从多维度展现天津的独特魅力。既有承载百年记忆的历史建筑,也有现代都市的繁华盛景,更不乏热气腾腾、贴近市民日常的市井生活。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当下对话,一幅画便是一段城市的故事。津派绘画历史传承有序,不断发展,形成了兼具北方笔墨筋骨与多元文化滋养的独特面貌。将天津特色元素(海河风光、五大道建筑、杨柳青年画、京剧脸谱等)与当代艺术语言结合,形成既有地方辨识度又符合国际审美的作品。作为一线美术教师,今年带领学生集体创作的作品《水墨津韵.童笔绘城记》五米长卷。在"童心绘三地·文化共传承"天津市第九届"你好天真"少儿创意美术作品展银奖。尝试带领学生以水墨的形式记录天津的城市风貌。津味文化不止是城市建筑,还包含很多可以创作的元素未来将深挖创作主题,鼓励学生参加以天津城市绘画为主题的活动,展示津派文化特色,通过作品交流促进文化理解与认同。结合非遗文化传承,将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津派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美术教学,通过非遗文化的传播带动津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宫瑞鑫:今日观展,很受震撼,首先感谢杨柳青画院的各位老师支持,同时阚老师领导下的城市画派已然逐渐成为津门津派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艺术力量。上合之际,天津成为世界的天津,我们应继续立足于此,创作属于我们故乡的文化与艺术,描绘城市,倾听人文,技法与题材并重,从而焚膏继晷,推陈出新,用艺术成为城市的桥梁、名片,把杨柳青、陈塘关,娓娓而谈。
郑伟:这些年,城市画派艺术作品通过创新载体、深度融合、空间重构和国际化艺术语言表达等有效激活了津派艺术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生命力。这一点通过城市画派艺术家十多年的努力与探索,已经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作为城市画派核心的一员,也通过将传统水墨与当代城市题材结合,在技法层面继承了天津历史艺术文脉,在精神层面弘扬了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中兼容并蓄、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我认为“笔墨要旧,境界要新;境界旧,笔墨要新”的创作理念,正是津派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保持活力的生动体现。水墨车影与水墨城市是我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在探索的题材。怎样能让作品巧妙地把传统水墨技艺与当代城市题材相结合,我也是一直在尝试、探索。我是以司空见惯的自行车影子为创作对象,用水墨的方式表达,既与物象保持联系又拉开距离,创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效果。从体现津派艺术文化“继承但不守旧、创新但不忘本”的特质。以深植传统花鸟画技艺,创新性地将西方后现代主义理念、西方现代绘画和中国书法融入创作,用水墨手段描绘天津老建筑和传统景观。也希望我的城市艺术探索能够给喜欢水墨艺术以及城市艺术的朋友一点思考,也希望能够促进公众对城市艺术文化当代发展的理解和欣赏。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今后,城市画派艺术家将坚定文化自信,深耕现实沃土,勇攀艺术高峰,用精品力作讲好天津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天津文化强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城市画派是中国当代新生的一个艺术流派。由一批出生于城市、成长于城市、学习在城市、工作生活在城市的艺术家组成,在天津青年画家阚传好的倡导下发起。其主旨是以城市风貌、人文景观、城市现象等作为创作的主要元素,主张歌颂城市作为“第二自然”的发展状态和美丽风貌,思考并尝试用纯粹绘画的不同形式,弘扬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倡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解读城市“综合体”中的艺术设计(点、线、面、色彩)在“第二自然”所展现的美。
邮箱:cshp_2013@163.com
代表人物: 阚传好、王刚、魏瑞江、滑寒冰、柴博森、黄辉、陶学仕、尚金凯、宋培培、路学正、肖爱华、孔令伟、韩磊、窦士萍、窦洪伟、于栋华、贾挺宇、刘运波、万禹辰、姜立志、孙文龙、韩继帅、朱晓峰、贺秀、安士胜、尚书辉、何成、刘波、韩立永、胡渤海、刘金泉、刘璐、曹昕、张国卫、刘梁、姬长友、刘奋强、谢朝江、郑伟、朱俐颖、张彬、宫瑞鑫、张迎、赵凯、陈迎娣、范宁、李廷、王德才、潘海霞、尤翔、张鹏飞、于媛媛、彭玉祥、张剀涵等。
图文编辑:媛媛 乐翰
发布于:天津市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